大同古城墻建于什么時候(大同城墻什么時候建?)
大同城墻什么時候建?大同古城墻大規模保護修建和環境整治工程,從2009年5月東城墻開始,至2016年11月18日西城墻全面合攏,歷時8年。大同城墻建設始末?大同城墻是明代大將徐達在遼、金、元土城的基礎

大同城墻什么時候建?
大同古城墻大規模保護修建和環境整治工程,從2009年5月東城墻開始,至2016年11月18日西城墻全面合攏,歷時8年。
大同城墻建設始末?
大同城墻是明代大將徐達在遼、金、元土城的基礎上,于1372年(明洪武五年)所筑。明朝的大同城池建筑壯麗雄觀,是大同城最精美、最瑰麗的時期。
1369年,明軍攻打大同,元朝守將棄城而逃。從此,大同城納入了明朝版圖。為了抵御元裔及北方蒙古游牧部落的入侵,明朝“高筑墻,廣積糧”,修筑了工程浩大的長城、邊墻,為中國歷朝之最,并沿長城設置了九個邊防重鎮。由于大同地處最前沿,“九邊重鎮”之一的大同鎮,便成了長城一線的防守重心,駐軍總數占明朝兵力總數的1/12,享有“北方鎖鑰”和“大同士馬甲天下”的美譽。
1391年,朱元璋為了加強大同的防衛力量,將其第十三子、18歲的朱桂封為“代王”,坐鎮大同,作為大同的最高統治者和指揮者。代王在大同共傳襲14代,直到明末被李自成軍滿門抄斬。
明代大同城墻高14米,周長5公里,城墻上有望樓54座。站在城墻上的任何一個部位,都可以俯瞰全城。
大同城墻布防之嚴密,設施之堅固,建筑之高大,堪稱我國歷代軍事重鎮的規劃建設中最杰出的典范,是古代城防罕有的“巍然天鎮”。
望樓在古代戰爭中的作用是——觀察、隱蔽、機動、射擊、接應、制高和前線指揮所。
東北角的洪字樓,是大同城墻“望樓之最”,在我國古城城墻建設中所少有的,也是研究城垣建筑的珍貴實物。
大同土城墻遺址的建造時間?
大同古城墻為國家AAAA級景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大同市中心區域。是我國現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。大同城筑邑歷史悠久,早在作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時候,就已經修筑有規模宏大的城池。
現存城墻是明代大將軍徐達在漢、魏、唐、遼、金、元舊城基礎上于明洪武五年增筑起來的。建有主城門和陽、永泰、清遠、武定四座,同時還建有護城河、吊橋、城樓、箭樓、月樓、乾樓、望樓、角樓、控軍臺等一系列軍事設施。是我國現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。2008年起因古城墻夯土墻體遺存較好得以修復。對70%夯土城墻進行包磚整體修復!由于梁思成對大同城樓的測繪資料齊全,照片文獻詳實,而且城墻根基條石,馬面基礎均磚墻等均有遺存,為修復提供了詳細依據,因此保證了建筑原真性,保護修復完的大同城墻蔚為壯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