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看待網絡謠傳“房地產限購全面取消”,以及人民網的辟謠?
網友解答: 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加,三季度已經跌至決策層6.5%的心理底線,穩增長已經成為下半年最重要的經濟任務。我們可以看到:貨幣政策在邊際放緩,去杠桿讓位于穩杠桿,財政政策更加積極,基
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加,三季度已經跌至決策層6.5%的心理底線,穩增長已經成為下半年最重要的經濟任務。我們可以看到:貨幣政策在邊際放緩,去杠桿讓位于穩杠桿,財政政策更加積極,基建項目審批的時間明顯加快。
很多人預期,下一個動作將是放開房地產調控,這也是網傳所謂“重磅消息”的重要背景——還是原來的配方,還是熟悉的味道。
但是,真的會是這樣么?
從以往房地產調控的經驗來看,一旦地產調控放開,緊接著的就是房價的報復性反彈、政府公信力的嚴重受損以及金融風險的進一步積累,過去幾年的調控成果都將付諸東流。在“防范化解重大風險”被定位為未來三大攻堅戰之一、“房子是用來住的,不是用來炒的”寫進十九大報告的前提下,中央會容忍這種狀況出現么?
肯定不可能啊。
即便目前部分熱點城市出現了房貸利率的下調,一些房貸額度緊張的熱點城市仍在上調房貸利率,但這主要是銀行的自發行為,并不能視為房地產調控放松的標志。事實上,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看,房地產調控仍然會“力度不放松、目標不動搖”。
首先,當前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已經轉移。在供給側改革談“去庫存”之前,房子主要集中在開發商手中,不少城市面臨著庫存過高的問題,開發商和地方政府的日子都不好過,甚至有可能觸發系統性風險。但在經歷了一輪去庫存和轉杠桿之后,房子已經由開發商轉移到居民戶手中,企業經營狀況好轉,高庫存局面緩解,但居民部門的杠桿率則大幅攀升。由于庫存大幅減少,而居民部門的資產負債表仍相對穩健,房地產調控所面臨的掣肘要相對小很多。
二是中央對經濟放緩的容忍度提高。十九大報告中沒有再提GDP翻番目標,而是強調“必須堅持質量第一、效益優先,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、效率變革、動力變革”。這預示著中央已經放寬了對經濟放緩的容忍度,轉而追求經濟高質量發展。在這種情況下,房地產作為增長抓手的角色就有所削弱,從而也沒必要對調控政策進行調整。而且,總書記不止一次強調,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”,高房價顯然是與這一目標背道而馳。
三是為長效機制的出臺創造環境。目前房地產庫存已經降至近兩年的低位,一旦放開調控,房價肯定會出現反彈。目前中央正在加緊推出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,希望結束此前調控時松時緊、房價大起大落的局面。但在這種機制最終出臺之前,還需要延續目前的調控政策,為長效機制的推出創造環境、贏得時間。
所以,房地產限購全面取消肯定是謠傳,人民網也已經辟謠,大家還是散了吧。
網友解答:這一輪的限購應該是歷來力度最大范圍最廣的一次。效果也是最明顯的。但是從貨幣政策上看,房價上漲依舊會是主旋律。寄希望房價大幅下跌后買房,可能性微乎其微,這也不符合國家的調控初衷。如果房價大幅下跌,銀行、地方財政、國家經濟等均會受到嚴重影響,后果難以預料。
所以,在國家大力調控取得明顯效果的時候,剛需購房者最好乘機購入房產。一來價格限購之后購房者大幅減少,有好房源的樓盤選擇更多,也更容易買到心儀的房子。二來房產市場被限購壓制這么久,未來市場上漲可能性非常大。
中國的各種政策出臺之前,歷來都會經歷一些過程。所以現在媒體吹風放開限購,剛需購房者還是寧可信其有。
中國老百姓買房大部分都還是買漲不買跌,每次房價上漲到一定程度市場反而火爆。回想一下這么多年的房地產市場,在市場低谷果斷入手的,才是人生贏家。猶豫不決反受其害。
最后,還是聲明,以上言論僅適合一線或者準一線城市,還有有自己的支柱產業,發現速度快潛力大的二線城市。買房的首要原則就是原則好的地方,其次就是選擇好的地段。某些小城市在大城市限購政策出臺后房價大幅上漲甚至翻倍的,風險很大,不宜入手,不宜入手,不宜入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