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波爐加熱 微波爐加熱方式哪種好?
微波爐工作原理以及加熱方式?三、微波爐的工作原理1.微波的特性微波是頻率為300MHZ~300GHZ的電磁波,波長很短,具有可見光的性質,沿直線傳播。微波遇到金屬材料會反射,遇到玻璃、塑料、陶瓷等絕緣

微波爐工作原理以及加熱方式?
三、微波爐的工作原理
1.微波的特性
微波是頻率為300MHZ~300GHZ的電磁波,波長很短,具有可見光的性質,沿直線傳播。微波遇到金屬材料會反射,遇到玻璃、塑料、陶瓷等絕緣材料會穿透。并在遇到含有水分的蛋白質、脂肪等介質時被吸收,將微波的電磁能轉化為熱能。由于微波的頻率較高,其傳輸需要通過高電導率的波導來傳輸。
雖然微波的頻帶很寬,但實際用于微波加熱的頻帶很窄。主要原因是避免使用更多的頻率,防止對微波通信造成干擾。國際上家用微波爐有兩個頻率:915 MHz和2450 MHz。2450 MHz用于家用炊具,915 MHz用于烘干和消毒。
2.微波加熱原理
一般來說,加熱介質可分為非極性分子電介質和極性分子電介質。當沒有施加電場時,極性分子不顯示極性。如果把這種介質放在外電場中,每個極性分子會沿著電場力的方向形成有序排列,介質表面會感應出相反的電荷。這個過程叫做極化。施加的電場越強,極化越強。當施加的電場改變方向時,極性分子形成相反方向的有序排列。
如果施加交變電場和磁場,極性分子將被反復磁化。交變電場的頻率越高,極性分子重復極化的速度越快。此時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增加,即熱量增加,食物的溫度也升高,從而完成了電磁能向熱能的轉化。
家用微波爐的頻率是2450 MHz,電場方向每秒變化24.5億次,產生的熱量可想而知。
微波爐使用微波來烹飪食物。2450 MHz的超短電磁波由磁控管產生,通過微小的元件傳輸到烤箱的各個部位。極性分子(如水、脂肪、蛋白質、糖等)經食物傳遞、傳導和吸收后,)以每秒24.5億次的極高速度振動。振動引起的摩擦使食物產生高熱,從而烹飪食物。
3微波爐的工作過程
電控系統通過高壓變壓器和高壓整流器將220v交流電壓轉換成4000v左右的DC電壓,送入微波發生器產生微波,微波通過波導管傳入爐膛的熱腔內。由于爐的熱腔是金屬制成的,微波無法通過,只能在爐腔內反射,反復穿透食物進行加熱,從而完成加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