約旦佩特拉古城 佩特拉古城多大?
佩特拉古城多大?20平方公里佩特拉遺址的巖石呈淡紅色,像珊瑚玉石,在陽光下閃閃發光。關雷石窟形成的建筑猶如天上的仙閣。尤其是在朝陽和夕陽的照射下,整個城市都會變成玫瑰色,所以佩特拉也被稱為“玫瑰色古城

佩特拉古城多大?
20平方公里
佩特拉遺址的巖石呈淡紅色,像珊瑚玉石,在陽光下閃閃發光。關雷石窟形成的建筑猶如天上的仙閣。尤其是在朝陽和夕陽的照射下,整個城市都會變成玫瑰色,所以佩特拉也被稱為“玫瑰色古城”。
19世紀,英國詩人威廉卑爾根在他的詩中贊美道:“唯一令我震撼的是東方的土地。玫瑰紅墻見證了整個歷史。”這座20平方公里的方圓古城,寺廟、宮殿和房屋都是由巖石雕刻而成,非常壯觀。
佩特拉古城(公元前9年-公元40年)是約旦南部的一座歷史名城。它是約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之一,也是約旦最著名的歷史遺跡之一。2007年7月8日,它被選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跡。
安曼以南260公里的古城佩特拉
佩特拉,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2世紀納巴泰王國的首都,希臘語意為“巖石”。這個名稱取代了《舊約圣經》的“拉美經濟體系”一詞。
公元前1世紀,在國王阿雷特三世的統治下極為繁榮,疆域延伸至大馬士革。
公元106年,被羅馬帝國圖拉真皇帝的攻占,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。它曾經是商業的主要道路。
從3世紀開始,由于紅海海上貿易的興起而不是陸上貿易路線,佩特拉開始衰落。7世紀被阿拉伯征服時,這里已經是一座被遺棄的空城。
它于1812年被瑞士人J.L .巴卡哈特重新發現。佩特拉遺址有一條長約1.5公里的狹窄峽谷通道。建筑雕刻在懸崖上,它們的房間隱藏在巖石中。
公元前312年左右,納巴泰人(古代阿拉伯部落)在此定居。峽谷最寬處約7米,最窄處僅2米左右。兩邊有雕刻的洞穴和巖石墳墓。峽谷盡頭,豁然開朗。有一個宏偉的Haznah大廳(意思是拱頂)雕刻在山上,大約40米高,30米寬。有六個羅馬式的門柱,分為上下兩層,一直到洞頂。橫梁和飛檐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。
穿過哈茲納大廳前的山谷,有古羅馬劇場的遺跡。劇場后面有一片空地,城圍繞山坡而建,有廟宇、宮殿、浴室和房屋。
從巖石中開鑿出的運河。東北的巖石上刻有石窟。其中有一個宏偉的三層石窟,正面是羅馬宮殿的建筑風格,是歷代國王的陵墓。現在有佩特拉石窟博物館。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。塔拉位于從阿拉伯半島到地中海的貿易路線上,因此它成了穿越干旱農村地區的疲憊旅行者最喜歡的休息場所。
公元106年古羅馬人接管佩特拉后,這座城市仍然非常繁榮。然而,由于貿易路線的改變,佩特拉的重要性被大大削弱。最終被廢棄,直到1812年后才被發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