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么下午兩點氣溫最熱(為什么下午兩點是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時候?)
為什么下午兩點是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時候?應該是下午兩點溫度最高,早上日出前后溫度最低。地球上的熱源是太陽輻射。太陽通過太陽輻射向地面傳熱,地面通過地面輻射向大氣傳熱。大氣的主要熱源是地面,大氣從太陽輻射

為什么下午兩點是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時候?
應該是下午兩點溫度最高,早上日出前后溫度最低。
地球上的熱源是太陽輻射。太陽通過太陽輻射向地面傳熱,地面通過地面輻射向大氣傳熱。大氣的主要熱源是地面,大氣從太陽輻射中吸收的熱量非常少。平時我們直接感受的是近地面的大氣溫度,而不是地表溫度。天氣預報也預測氣溫,也就是氣溫。
中午12點太陽高度角最大,太陽輻射最強,但地面接收熱量需要一個過程,地面通過地面輻射向大氣傳遞熱量還有一個過程,所以下午2點溫度最高。
日落后,沒有太陽輻射,地面失去熱源,但仍在釋放熱量。大氣只能起到一定的保溫作用,地面散發的熱量有一部分通過大氣逆輻射回到地面,但還是會損失一部分熱量。整個晚上,地面只是釋放熱量,沒有補充熱量。溫度逐漸降低,近地面大氣溫度也逐漸降低。直到日出時,地面和近地面大氣才開始重新補充熱量,所以日出前后溫度最低。
為什么下午兩點是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時候?
中午12點,太陽的輻射最強。陽光垂直照射在地面上,使地面升溫。地面吸收的熱量釋放出來干燥空氣,所以需要一段時間來升溫。
直到下午兩三點鐘地面溫度才能升到最高,溫度也是最高的。此時太陽雖然西斜,但高度角仍然很大,地表儲存的熱量仍然大于釋放的熱量,使得氣溫繼續上升,局部地表熱量平衡,地表溫度達到峰值。之后,表面釋放的熱量多于儲存的熱量,這使得表面溫度更低。
為什么下午兩點是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時候?
因為地球同時交換兩種熱量。
1日曬
地球向大氣輻射熱量。
在兩點鐘之前,地球從太陽吸收的熱量比它散發到大氣中的熱量要多。
地球變得越來越暖和。
而在兩點,兩者正好相等。
兩點以后,太陽吸收的熱量小于散發到大氣中的熱量,溫度在降低。
所以兩點左右溫度最高。
一天中為什么不是正午十二點最熱,而是下午兩點最熱呢?
題主對散熱吸熱和溫度變化的理解有點錯誤。并不是說白天吸熱溫度升高,晚上散熱溫度降低,就這么簡單。熱量總是從高溫流向低溫。
太空的溫度比地球表面低,所以地面的熱量總是流失到天空。
極地的溫度是地球上最低的,所以熱量總是傳遞到極地(通過高空氣流)。
換句話說,熱量的散失是晝夜都在進行的,溫度越高,散失的速度越快,白天溫度越高,實際散失的熱量越多。溫度是上升還是下降取決于損失的熱量和接收的熱量之間的差異。并不是說有接收的熱量溫度就升高,要接收的熱量大于損失的熱量溫度就升高。
吸熱和散熱這兩個過程往往是同時進行的,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,不是簡單的吸熱和散熱。
白天,從早晨到中午,地表接收的太陽熱量持續增加,12點以后到傍晚,接收的熱量逐漸減少,傍晚以后基本上不接收熱量。
散熱的速度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逐漸加快,但是2點之前流失的熱量總是小于接收到的熱量,所以溫度一直在上升。
12點以后,雖然接收的熱量開始減少,但還是大于損失的熱量,所以還能繼續上升。2點以后,散失的熱量開始大于接收的熱量,溫度開始下降。題主注意了,下午2點以后雖然有太陽,但是氣溫已經開始下降了,所以說明沒有陽光的話氣溫會上升。釷
夏至后,太陽輻射開始減少,但仍高于損失的熱量一個月左右,于是日平均氣溫持續上升,直到夏熱過后,溫度開始降低,此時獲得的熱量小于損失的熱量。(注意,秋分前氣溫開始下降。不代表白天比夜晚長,也不代表氣溫會繼續升高。重要的是接收的熱量和損失的熱量之間的差異。)
冬至后,日太陽輻射開始逐漸增加,但仍低于日熱量損失一個月左右,因此氣溫持續降低。直到大寒之后,獲得的熱量超過了損失的熱量,溫度才開始上升。(注意,春分前氣溫開始回升。)
還有一個神奇的對應:如果我們把一天看成一年,一個小時正好相當于一個節氣。
如果夏至相當于中午12點,那么一天中最熱的時間是下午2點,正好對應一年中最熱的夏季節氣。蘇格。
晚上沒有太陽,跟冬天沒法比。
至少冬天還有太陽。)